青春华章|让边疆师生亲手触摸“具身智能”,上海交大团队带去这些课程
跨越山河的奔赴,上海交大将“具身智能”这一前沿科技转化为边疆学子可触摸、可实践的教学内容,让科技火种在边疆教育土壤中生长。
这个9月,上海交通大学7位教师带领16名本硕博学生实践团成员,携“科创青禾”边疆计划奔赴新疆喀什岳普湖县第六中学,为边疆师生搭建起一扇眺望人工智能未来的“科技之窗”。
2025年9月,“科创青禾”边疆计划举行。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交通大学 供图
活动中,实践团为岳普湖县六中的学子呈现了一场科普盛宴。上海交大学生创新中心教务办主任、总工程师冷春涛教授主讲“具身智能机器人导论”,通过五大模块系统性地为学生们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实践团还为100多名中学生开设了4门科创实践课程:“人形机器人迷宫探索编程开发”以迷宫挑战赛让学生沉浸式体验编程;“RoboCup小型足球机器人”和“强化学习训练AI仿真环境探索”通过竞技比赛和前沿算法训练,深化学生对人工智能核心原理的理解;“三维建模与3D打印”课程分设“创意设计”和“陀螺比赛”两个实践方向,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创新设计能力。
实践团为中学生开设科创实践课程
实践团与当地学生的交流不止于此。实践团带领学生在岳普湖县第六中学操场上演了一场科技与青春活力融合的跑操,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狗作为“特殊领跑员”;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涯规划讲座通过线上直播形式展开,来自全县22个班级的1100余名学生齐聚屏幕前,聆听来自交大学子的青春故事。
实践团为中学生开设科创实践课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践团此次还为岳普湖县教师定制了“3D打印原理与实践”和“AI赋能教学”两大主题的科创培训课程,采用“讲解+实操”的模式,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为精准对接需求,实践团组织了岳普湖县信息技术教师座谈会与教育局座谈会。教师们分享了科创教育推进中的“喜”与“难”:学生热情高涨,但师资和资源不足制约教育质量提升,希望与上海交通大学建立长效合作,借助高校资源提升科创教学能力。上海交大学生创新中心副书记、副主任贾严宁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将以此次调研为基础,在师资培训、课程共建、赛事指导等方面持续支持岳普湖县,助力构建“可持续、能自主”的科创教育生态,让科创教育在边疆落地生根。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此次也与岳普湖县教育局签署结对共建协议,未来将从资源共享、师资培训、科创支持、大中衔接等多个维度构建长效帮扶机制。
闭幕式上,岳普湖县教育工委委员单萍丽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精彩的课程为学生开启了通向科技创新世界的大门,也为教师带来了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技术,为边疆科创教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宣传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春梅表示:“闭幕式并非终点,而是双方深化教育合作、持续提升数字素养的新起点,未来我们将以更紧密的协作,助力边疆教育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返程的Z42次列车上,实践团将60多小时的归途变成流动的科学课堂,组织了四个主题的科普教学与互动体验活动,向乘客介绍具身智能的原理与应用,开创了全国首个具身智能主题的火车科普活动。
具身智能主题的火车科普活动